A Summary of the release ceremony of "Report on the Trends of EU-US Relations 2023" and the seminar on "The Impact of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on EU-US-China-Russia Relations"

Entry time:2024-01-13visits:0

2023年12月1日,《欧美关系走向报告2023》发布会暨“美欧跨大西洋关系影响下的欧美中俄关系”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欧美关系走向报告2023》由上海欧洲学会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合作组织撰写并发布。本次会议系上海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2023年度活动合作项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联合主办。上海欧洲研究界济济一堂,北京的学者也加入进来,共同归纳过去一年里美欧关系的起伏变化,研讨当前俄乌冲突和中美竞争影响下的中美欧俄四边关系的新态势,为国内学术界和战略研究界更精准地把握和研判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贡献了新知识和新观点。


图片1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和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做了开场致辞。姜锋教授谈到,当前区域国别研究正在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增长点,能够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新知识和新观念,而对欧洲和美欧关系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指出,自从2010年前后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后,美欧之间的裂痕在持续加深。虽然美主欧从的格局没有变,拜登政府上任后也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美欧战略协作,但美欧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多,值得仔细研讨。

会议一共分为三场。第一场围绕美欧在科技、经济、能源和气候治理领域的互动展开研讨。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首先做主旨演讲。他归纳了欧洲经济走势,指出当前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正处于衰退的边缘,谈到欧洲各国为应对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和持续通胀,连续实施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了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力,加剧了衰退。接下来,上海欧洲学会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杨逢珉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分析中欧经贸关系走向。她指出:中欧相距遥远,不存在直接的地缘政治矛盾,且双方经济依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当前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额是对北美投资额的近5倍,显示出对欧洲的巨大热情,可见目前中欧经贸合作依然拥有良好的基础和相当大的空间。

随后年度报告的各位作者做了主题发言。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徐明棋教授认为:当前“去风险”已成为整个西方应对中国崛起的共识,欧洲追随美国实施更加详细的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政策,建设“友岸产业链”,意图重组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但是美欧差异明显,欧洲无法像美国那样实施“小院高墙”战略,我们可以对美欧分别开展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研究员指出:当前美欧都认为“后冷战时代”已经终结,“新冷战”正在启动,因而联手制订和实施针对中国的科技与经济遏制政策,彼此越来越“同频共振”,政策越来越“泛安全化”,更加聚焦于“去风险”协作,并联手加紧在中国周边和全球南方开展经济外交,以便与中国争夺影响力和话语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研究员认为,美国正在推动美欧资源与能源一体化,通过产业链重组、矿产开发合作、调整相关市场的分布、掌控关键性产品定价权、建立资源-金融联动体系等方式,构建双方在资源和能源领域的战略协作。复旦大学的薄燕教授分析了美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她谈到:气候变化治理成为当前美欧合作的核心议题之一,双方在“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等平台上密切磋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拓展;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国电动车和清洁能源等产业,迫使欧洲在今年出台《净零排放绿色新政产业计划》;今后双方在气候变化治理的有些领域会加强合作,而在另一些领域会出现更多的矛盾。最后,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教授对第一场做了点评,指出美欧在双边经贸、能源合作和对华关系等领域的矛盾值得深入研究。

会议的第二场聚焦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领域的美欧互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资深专家余建华研究员首先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美欧俄四方共同影响着全球南方的发展走向,而当前美国的意向是要遏制中国,所以才会出现从“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的战略演进,而阿以冲突表明中东也是中美俄欧四方博弈的重要场所,美国在中东扶持以色列等国家,构建盟友-伙伴体系,而欧洲也因反恐和难民潮等问题不得不在中东开展博弈。第二位主旨演讲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研究员,她指出:当前欧盟和北约将中俄视作共同的威胁,并与中国周边的亚太国家开展密切联络,尤其关注外太空竞争、海洋争端和“经济胁迫”等“混合威胁”;随着双边合作的加强,美国实际上在强化对欧洲的控制,削弱了欧盟的“战略自主”。第三位主旨演讲者是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的简军波副研究员,他指出:美欧位于现代国际体系的核心圈,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拥有技术、市场、制造业和金融四个领域的优势,因而共同主张推进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目前欧洲对全球南方积极推进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是新殖民主义手段,全球南方应该联合起来,破除以新殖民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国际经济秩序。

随后是年度报告的作者做主题发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叶江教授指出,当前英美双方都有意向,希望超越19世纪的权力政治的理念,将美英跨大西洋联盟长久维持下去,甚至可能引领美国与整个欧洲的关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张杨老师代表伍慧萍教授发言,分析当前的德美关系。她指出:过去一年间德美双方在战略、防务、经贸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都在持续深化和加强,但德美间固有的矛盾没有解决,特朗普时期确立的美国对欧盟的惩罚性关税依然如故,德美双方对全球化的看法也存在差异。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门镜教授和该中心的邵孟浩博士总结了法美关系的走势,两位指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法国着力加强了与美国和北约的战略合作,致力于与美国联手推进对乌克兰的军援,在新兴科技、供应链安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也在增多;但法美裂痕依然存在,涉及双方经济利益和战略认知等多方面的分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博士梳理了过去一年里的美欧政治与外交互动,她指出:当前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使欧洲周边的地缘战略环境进一步碎片化,欧洲希望美国的政策能够保持稳定,持续下去,因而借助G7、G20和北约峰会等国际多边场合与美国频繁互动;而美国执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推进产业战略,造成欧洲产业空心化;明年欧盟和美国都将举行大选,未来美欧矛盾可能激化。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博士则归纳了美欧安全与防务合作的新动向,认为美欧双方通过系列峰会、行政安排和军事援乌提升了安防合作的战略共识、制度框架和行动能力,随着欧洲力推防务产业一体化、美国在军事援乌上党争加剧,今后双方可能面临更多无法忽视的挑战。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研究员做了点评,指出这一场各位学者的发言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会议的第三场集中研讨欧洲各个次区域与美国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研究员首先做了主旨演讲,分析当前美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当前欧洲政治生态“中东欧化”的命题,认为中东欧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大国地缘竞争的“战略跳板”或“桥头堡”,而现在美国依靠战略安全合作牢牢把控着中东欧,使其成为美国分化和弱化欧洲的抓手和棋子。他还指出,中东欧移民族裔群体在美国对欧决策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随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尚宇红教授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2017年以后美国重返中东欧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双方合作愈加密切,截至2022年,美国在中东欧的总投资额是中国的11倍,再加上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致使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机制受到严重伤害;不过中国面向中东欧的贸易与投资仍在稳步前行,但美国针对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关系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接下来年度报告的各位作者发言。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的宋黎磊教授指出:由于俄乌冲突的延宕,中东欧在整个欧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现在欧洲内外都在热议,未来中东欧是否会成为继法德之后的“欧洲第三极”;随着美国对中东欧的影响乃至操控的增强,未来美国在此区域针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竞争将增多,中东欧在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摇摆,需要我们加强人文交流等多方面的工作。华东政法大学吉磊副教授谈到:国际冲突的增多使南欧加深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同时南欧也在与美国加紧互动,以共同应对科技和经济层面的国际战略竞争;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激进右翼政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甚至组阁执政,为中美欧三方博弈的未来走向增添了变数,也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新的压力。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负责人沈赟璐老师分析了美国与北欧关系的走向,指出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北约,给北欧及相邻区域的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深刻的冲击,北欧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正在重新定位和全面升级,但中国与北欧的经贸关系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上海外国语大学荷兰语负责人陈琰璟老师归纳了过去一年间比荷卢地区与美国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荷兰与美国关系的走向。他指出:荷兰坚定支持欧盟对乌克兰的援助,同时也在积极准备,希望战后能大举投资乌克兰;2023年荷兰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最终同意加入对华芯片禁运,并加入美国组建的“关键性原材料”的全球供应链架构,对中荷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但荷兰其实不希望在中美之间明确地选边站队。最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老师做了点评,指出从上述次区域的动向,可以看出整个欧洲确实是在向美国不断靠拢。

上海欧洲学会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杨逢珉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欧洲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协作,另一方面仍愿意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我们应全力确保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成为中欧关系的压舱石,防止双方的意识形态分歧出现激化或扩散到其他领域,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欧洲合理的安全关切,完善双边关系的风险管控机制。

上海市社联学会处领导也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沪上知名高校和智库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到会参加研讨。来自《新民晚报》、《文汇报》、澎湃新闻网等媒体的人士,以及来自北京的国际组织的代表,旁听了本次会议。(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