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al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ransition to EU integration

Entry time:2010-07-20visits:0

 Summary of conference of "Central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ransition to EU integration" (Chinese only)

    2010年7月9日上午,由本学会联合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中东欧国家:从转型到融入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波兰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安杰伊•维夏克(Andrzej Lysiak)、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孔田平和高歌教授以及上海市社联学会处郝德良副处长和梁玉国受邀出席会议。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与青年学者与会。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报告一:《波兰与欧洲一体化:波兰当前政治经济状况》
    报告人:安杰伊•维夏克(Andrzej Lysiak),波兰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
    安杰伊•维夏克先生首先回顾了中波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中波关系的良好发展进程。其次他就波兰总统大选的具体情况作了简短的介绍,并指出波兰大选后出现更加稳定政治局面的趋势。
安杰伊•维夏克先生指出,在这次总统大选中执政党公民纲领党的候选人科莫罗夫斯基获得了53%选民的支持,而前波兰总理代表的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卡钦斯基之获得40%的选票。安杰伊•维夏克先生认为,波兰新总统在执政党中顺利产生,波兰的总统和总理来自于同一个政党,这表明3个月前波兰政治形势复杂和政府分歧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以政治局面稳定的趋势开始出现。他说,这不仅是波兰的胜利,也是欧洲的胜利。波兰国内政局的更加稳定,这有助于提高波兰在欧盟的地位,一个政治稳定的波兰也有利于波兰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
    安杰伊•维夏克先生对波兰当前的政治力量分野和力量对比作了比较详细深入的分析。从这次总统选举的比率看,公民纲领党主要得到年轻选民和大城市居民的支持,而法律与公正党主要得到来自农村和小城市的选民的支持。波兰东部更多人支持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所代表的政党,而西部则更多支持卡钦斯基代表的法律与公正党。西部的波兰人更多崇尚自由主义,比较亲欧,支持波兰更快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东部的波兰人相对具有更多的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这次选举中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支持极端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的选民在减少,天主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也在下降,波兰政治正常化进程已经开始。
    安杰伊•维夏克先生也对当前波兰正式生活中左翼政治力量的状况也作了比较客观的介绍。波兰的左翼力量——民主左翼联盟以及社会民主党在本次总压统大选中也发挥了一定影响,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14%的选票,其中将近一半的选票即7%的选票在第二轮选举中投给了现任总统。转型后的波兰政治目前有两个比较成熟的大党,即公民纲领党和法律与公正党。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波兰民主左翼联盟很可能会发展为第三大党。
    安杰伊•维夏克先生也谈到,在普遍遭遇金融危机打击经济状况出现水退的中东欧,波兰的经济状况可谓一枝独秀。波兰GDP在去年仍有1.7%的增幅,这与欧盟其他出现负增长的成员国相比是值得关注的。而且,波兰是欧盟成员国中是唯一没有出现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之一。总统大选后,新的联合政府来自于同一个政党,原总统与总理因来自于不同政党而对经济改革有所推诿的现象将不再存在。可以预知,新总统上任后,波兰的经济改革步伐将有所加快。
此外,安杰伊•维夏克先生还介绍了波兰的大学,他非常赞成开展加强校际交流等学生工作,并表示愿意为促进中波两国友好关系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告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模式的再评估》
    报告人:孔田平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孔田平的报告是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模式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
    首先,孔田平区分了中东欧“转型”与“转轨”两个概念。他指出,之所以关注中东欧的转型问题原因有以下:第一,到2009年是中东欧转型20年;第二,中东欧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中东欧经历了从衰退到增长到危机的过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必要对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孔教授介绍了20年来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道路,总结了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几个特殊性。其一,转型的初始条件十分不利,在市场遭遇全面摧毁的状况下进行;其二,经济转型只是社会全面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的挑战要比一般转型国家大得多;其三,在政治剧变的进程中经济转型速度过快,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奠定了新的经济体制的框架;其四,经济转型过程与加入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几乎同步进行,对经济转型来自于外部的影响比较大。
    其次,孔田平就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究竟对中东欧转型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估。在简略介绍本次金融危机下各中东欧国家的状况后,他着重分析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受冲击的程度及产生的影响。他指出,我们应该看到,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看到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但也应该看到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给这些国家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所以不应该夸大金融危机对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影响。
    最后,孔田平提出,我们应该就如何评价转型模式这一问题进行反思。金融危机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为改革而改革,为决策而思考。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如何使转型持续、如何使转型欧洲化、如何使转型全球化、转型是否已经结束等问题。总之,孔教授认为,若要对从对中东欧转型模式的重新评析,便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竞争加速的背景下各国要解决好财政政策、资本的路径依赖、金融一体化的风险、社会保险等问题。

    报告三:《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的进程及结果评析》
    报告人: 高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 研究员
    高歌教授是从中东欧国家转型问题的政治体制转型进程及结果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
    首先,高歌就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转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从哪里转向哪里?第二,20年后转到什么程度了?第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型?针对这三个问题,她指出,经过转型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都已经确定了多党制和议会制,而且中东欧国家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虽然国家政治舞台上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政党或政治团体,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党仍在不断涌现。第二,虽然采用议会制,但与英国式的典型的西方议会制不完全相同,属于介乎英国式议会制和法国式议会制之间的一种政体。
    其次,高歌还就中东欧国家政治体制转型中存在至今仍引起争论的三个问题作了细致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其一,为什么中东欧国家在转型中会抛弃苏联模式?这是因为苏联将其模式强加给中东欧的结果:二战后初期在苏联控制下社民党和共产党的合并以及在中东欧国家共产党内清除内部障碍;由于外来的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中东欧而引起民众的不满;苏联把中东欧作为其与美对抗的工具导致这些国家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它们要通过否定苏联模式而体现民族独立的意愿。其二,中东欧国家为什么会转向西方民主体制?这是因为中东欧国家属于天主教文化圈,在近现代直到二战之前的历史中一直具有民主的传统。因而,选择西欧国家的议会民主制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中东欧剧变初期,俄罗斯政府执行的是完全亲西方的外交政策,放松了对中东欧的控制。美国和西欧国家对中东欧转型国家的态度也是犹豫不决的。一度处在战略真空状态下的中东欧国家选择了西方阵营尤其是西欧作为其主要依靠,也是在所必然。其三,为什么中东欧国家的政治转型会转到今天这种程度?首先,选择西欧国家的民主议会制,是中东欧国家自己的选择;其次,中东欧国家在20世纪末90年代选择走向议会民主制,与其曾面临的另外两次历史机遇相比内外条件更为成熟,即与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相比这一次选择民主制度的条件更为有利。此外,中东欧国家在剧变后陆续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联盟,对中东欧国家走向民主政制也是一种外在的推动力。

    报告四:《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视角下的中东欧银行业危机》
    报告人: 刘军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
    刘军梅的报告主要是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为视角,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东欧国家的传导机制,总结其银行业转型与开放过程中“三高”(高度外贸依赖、高度外资依赖、高度外债依赖)特征的形成机理及后果,并探讨欧元区债务危机对中东欧国家化解危机的影响,以其能够为我国银行业及金融领域的下一步的改革与开放提供视野更为广泛的前车之鉴。
    刘军梅的报告指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东欧国家形势被普遍看好,货币持续升值、银行业高效稳定等现象使得转型终结论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当金融危机的脚步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跨进中东欧的时候,众多中东欧银行顷刻间陷入了流动性紧缺、稳定性下降、脆弱性急剧上升,甚至濒临崩溃的危险局面。
刘军梅结合当前的中东欧局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一体化效应对中东欧国家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她指出,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借助外资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银行体系,为国内经济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另一方面这种高度的外资依赖也使金融风险通过外资银行从国外导入,从而提高了本国遭受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第二,金融危机波及中东欧银行业的传导路径。刘军梅利用大量的图表数据向我们展示了金融危机波及中东欧的传导路径。她指出,中东欧国家的银行业长期以来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如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存在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导致“交叉传染”风险,汇率波动而导致负债状况地变化等。当高杠杆的有毒资产借助全球化的贸易、金融和投资渠道从“震中”向外扩散至西欧时,由于一体化而处于“三高”状的中东欧国家就无可避免地最终遭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第三,一体化进程中的中东欧国家:前进还是后退?针对这一问题,刘副教授以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那场欧洲货币危机为案例,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她认为,对于中东欧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模式我们应给予肯定地评价。她说,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克服业已形成的“三高症”,争取早日达到马约趋同标准以尽快加入欧元区是中东欧国家规避金融风险的出路之一。
    最后,刘军梅对中东欧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原因总结如下:其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传导机制成为风险共担机制;其二,中东欧国家高度的外资依赖;其三,汇率风险导致的违约率上升从而使银行业陷入系统危机;其四,中东欧国家银行业体制风险加深了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银行业的冲击力度。总之,她认为,未来要规避金融风险,中东欧国家不是要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走回头路,而是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降低对外贸、外债、外资的高度依赖性,按照马约的趋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欧元区。同时,对于中国来说要避免任何一种形式的高度依赖性,尽可能争取均衡的经济发展。

    报告五:《中东欧转型再评估:以金融危机为视角》
    报告人:余南平,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副教授
    余南平的报告从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着手,从大部分中东欧国家货币自2008年中旬以来大幅贬值、宏观经济指标恶化、通胀率升高、股市下跌、融资难度增加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现象中分析中东欧国家转型模式问题。他以匈牙利为典型案例作分析,指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体系模式存在金融体系脆弱、银行体系过度开放、外债过高等问题;其政治体系存在如政局不稳定等问题。匈牙利的外债比率过高,外债结构也不合理。其中,私人债务比率过高,直接影响了消费的增长。
    余南平指出,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在中东欧转型国家,外资银行进入较多,提供的金融服务业多。结果,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去借资金。也就是说,外资银行提供的过多金融服务刺激了虚假金融需求,金融产品的供给引诱和推动了需求,从而导致金融膨胀。
    余南平还认为,从中东欧转型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反思两个问题:第一,在经济转型中,如何实现金融市场开放与控制之间的平衡问题?第二,在政治转型中,如何实现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平衡关系?
    最后,余南平得出以下结论:政治稳定可以建立在各个政治模式之下,没有所谓绝对的“议会政治稳定制”原则。政党权威与政党博弈同等重要,这是中东欧国家普遍缺乏的;市场开放边界问题,市场体制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对于转型国家的风险是巨大的,必须慎重考量。

    报告六:《从希腊债务危机看中东欧国家发展前景》
    报告人:崔宏伟,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崔宏伟的发言主要是从希腊债务危机的角度来看中东欧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首先,她向大家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希腊加入欧盟三十年曾得到过欧盟各种援助,但是为何其经济状况仍然如此脆弱?然后,她将当年的希腊与目前的中东欧国家做了对比:(1)希腊等南欧国家与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起始条件比较相似,欧盟吸收这些国家作为成员国也是更多地处于地缘政治的考虑。(2)希腊和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都经历了制度的转型过程。就中东欧国家而言,政治制度转型的过程还算平稳顺利。目前,中东欧国家的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正在趋于成熟。(3)希腊经济的竞争力较低主要源自于希腊经济结构存在明显问题,而这种状况在其加入欧共体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的后期尤其是加入欧盟之后,正在努力抓住机遇调整其经济结构。尤其是通过增加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来提升其产业结构。
    崔宏伟还提出,从本次希腊债务危机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中东欧国家的转型是相对平稳的。这些转型国家虽然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一定的社会反应,但是相对来说并没有出现太过激的行为,也没有出现社会动荡的现象。

    上述学者在学术报告和讲演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认同,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