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 by Dr. Funken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in Germany

Entry time:2011-05-25visits:0

5月10日,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团资深工作人员、前爱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主任冯肯及夫人,应邀访问上海欧洲学会,就当前德国的政党政治生态问题,与戴炳然、曹子衡、戴启秀、王广成、叶雨茗、杨海峰、朱苗苗及秘书处成员进行座谈交流。
冯肯说,今年是德国地方选举年,目前已有4个州完成了选举,结果是绿党取得了巨大胜利:在汉堡州,绿党与联盟党联合执政;在莱法州,绿党得票更增加了3倍;在萨克森—安哈特州,绿党得票也增加了3倍;在巴符州,绿党得票增加了2倍。接下来,还有3个州将举行选举。5月22日,斯图加特选举绿党政治家将当选巴伐利亚州长。这是德国历史性事件,对社民党也是一件伤心事。今年9月柏林州选举,绿党与社民党会旗鼓相当。
对于绿党势力上升,一些失利的政党说,这是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的,他们甚至自我安慰说,核事故是个例外,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种说法不对,反映其眼光太肤浅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汉堡州的选举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就进行了。在巴符州选举前,甚至在核事故发生前的民意测验中,绿党就已超过了社民党。福岛核事故对德国选举的确有影响,在德国,绿党就等于是推出核能的党。福岛核事故使得绿党上升的势头更足了。
德国政党政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大党民意支持率下降。1972 年社民党取得历史上最高的民意支持率,达45.7%,而2010年下降到仅23%。其他大党的情况也类似,如基民盟自1998年以来的得票率从未超过40%,只不过基民盟的民意支持率下降幅度没有社民党那么大,其中的结构性原因在于,自70年代以来,左翼阵营中除社民党外,又冒出来2个党——左翼党和绿党,而右翼阵营中没有出现新的党。
大党民意支持率下降,在德国的民主体制下是正常现象。从政党生态看,德国的大党无论在哪个问题上的影响都在下降。这是德国政党政治发展的结构性趋势。社民党以前是过去仍将是代表德国各个阶层利益的政治集团。在绿党还未出现前,巴符州的社民党组织就第一个提出退出核能的主张。当时的领导人艾伯勒是有名的顽固坚持退出核能,为此还与联邦总理施密特闹得不可开交。这在绿党成立前的5年91975N )。1986年,社民党联邦大会决议,也提出退出核能。社民党的失败,是其选民大量流向绿党,而基民盟选民流失率远低于社民党(在执政60年的巴符州,基民盟失去5%的选票)。基民盟失败,是因为坚持延长核能。自民党在巴符州也很重要。它在该州有有机悠久传统,但损失了几乎一半选票,丢失2%。社民党输在结构性问题上。近30年来,社民党失去了自己的有代表性的棱角。从80年代以来,它把其他党的主张搬过来,却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从联邦德国成立到80年代,是三个政党。这不是个正常现象,因为按比例选举的制度,应该实行多党制,而不是三个党。所以,将来可能不是6个党,而是7个或9 个党。
而德国的制度下,小党很重要。只要超过5%就可以进入议会,而小党运作很容易,比如80年代,绿党并没有全面系统的政治主张,但仅凭几个能吸引选民的特色主张,如反对核能、反对北约、还有环保问题、妇女问题等,就可成功。而大党运作就很复杂。它代表的阶层很多,既要考虑内政,又要考虑外交,要面面俱到。所以,大党的主张往往是妥协的产物,难以有明确的主张(因为明确的主张会失去一部分选民)。这样的党反而不受选民欢迎。
与小党相比,大党在很多问题上确实处于两难困境。如绿党就说要推出核能,而社民党讲退出核能,但它还要考虑退出核能后的替代问题。
目前,基民盟已脱离传统主张,而向社民党的传统主张靠拢 ,如半年前基民盟还主张延长核能,现在突然改变立场,要出台新的法律,虽然具体内容不清楚,但时间已定下来了。基民盟立场向社民党靠后,在右翼空出位置,如果在其他国家,就会出现新的右翼政党来占据此位,但德国目前没有出现,因为缺议题。比如,德国出资救助欧元,哪天德国要靠削减福利来救助了,就可能成为一个话题,从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新党。
如果执政党或传统的党,政治主张是一致的,新的党怎么吸引选民?就需要提出与大家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主张。
德国政党资金制度也有利于小党。它由国家财政提供资金。这种制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传媒民主问题,对德国所有政党都有影响,对社民党困难更大。德国传媒不再是政府监督的工具,而成为政党的附属工具。客观报道几乎不可能,强调抓住受众的敏感来报道。政治家必须根据媒体报道带来的社会氛围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反过来,政治家也影响传媒的报道。党章规定的决策程序、党的领导人对党员的影响远不如传媒。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现象。
各党的积极分子就只有10%左右。如社民党有50万党员,积极分子约10%,其中1%担任党内职务。
很多政党领导人把自己和广大党员分割开来、封闭起来。因此,人们要问:党能代表我表达诉求吗?这是各大党对选民吸引力越来越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本法要求政党自下而上地表达党员和选民的诉求。社民党党内民主传统已丧失殆尽。1993年引进的党员参与决策机制,迄今只实行过1次,那就是哈茨—4计划的决策,而这次是在失败了。施罗德以退出党的领袖和联邦总理相威胁,且认为实施该计划是针对党的某个领导人而非某项政策。所以,领导人们决定不实行党员参与决策机制。1993年用该机制决定党的领导人候选人,但第一轮投票(沙尔平领先于其他人)后,未再执行。这也使当时很积极的党员(达70%)失望,此后不少人退党(当时党员有100万)。
职业政治家制度与党内民主制度,二者很难相适应。因为1%的有职位者靠党内职务谋生,民主可能会威胁其存在价值。
但绿党做得较好。它规定党的领导人只能干2届8年,其口号是党的领导人非职业化。
政党不仅决定政府领导人,在一些公共机构中也是政党来担任领导人,公有企业领导实际上也是执政党提名。所以,德国政党并不希望这些问题太透明,而想封闭在小圈子里。绿党虽然想打破这种封闭,但现在,它的一些主张也越来越失效了,而变得与其他政党一般化。
绿党吸引选民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党内民主相对多一些,但这在执政后也有所丧失。社民党是过时了的政党,是非现代化的党。其党内领导班子、政治制度、领导方式都过时了,政党运作效率非常低。30年中,社民党很大程度上输在绿党身上,很多选民跑到绿党那边去了,两者间的专业选手与新手的身份完全掉了个。但作为现代化的政党,绿党的适应能力很强。
社民党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要加强党内民主。一是不仅在领导班子不能决胜时,而且在提出领导人候选名单时就实行全党票决。二是必须放弃比例制。三是领导人非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