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欧洲议会选举与民粹主义新动向”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会议就民粹主义的理论,欧洲各次区域、主要国家民粹现象和民粹政党的总体表现、政策主张、产生原因和社会根源,欧洲民粹现象及政党对今年欧洲议会选举的影响,欧洲民粹主义对欧洲一体化发展及中欧关系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学术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中心主任张迎红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在致辞中欢迎各位老师、专家参加此次研讨会。他认为结合即将到来的欧洲议会选举,探讨民粹主义新动向及其对未来欧洲议会选举,乃至欧洲的整个政治、社会版图产生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民粹主义动向呈现出三个新特点。第一,民粹主义已不局限于欧洲,在全球范围都有一定的弥散与扩张,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联动现象。第二,对当前世界政治冲击最大的右翼民粹,显然是这一波民粹主义现象中的佼佼者,其中也涌现出很多领军人物,这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第三,无论在欧洲、在美国、在拉美,乃至其他一些地方,民粹政治背后的强人复兴现象十分显著。此次会议旨在讨论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同时进一步预测出发展趋势以及对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崔洪建所长在致辞中认为,习主席多次提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而对我们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政治变局,这也为弄清各个国家中所存在的不同表现形态的民粹主义指明了方向。其次,民粹主义在欧洲代表人群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是感到不满意,这主要指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及所谓的基本权益的不满意,例如法国的黄背心运动。第二是感到不安全。这主要是由欧洲移民、难民、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而引起的一种不安。第三,没有明确的经济、政治或者社会倾向,但表现出的就是一种不高兴。很多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年轻人,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诉求,就是要发泄情绪。这三部分人群,构成了现在代表欧洲民粹的一个基本人群。在这样背景下,面对一个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欧洲,如何应对显得非常重要。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为解决问题提出一些很好的可行建议。
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中心副主任龙静博士主持了“民粹主义与政治分析”议题环节的发言讨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包刚升副教授围绕“民粹主义:真与伪”指出了现今民粹主义概念紊乱、随意滥用的乱象。他认为,这些主张反映了西方世界经过30-40年长期缓慢的变化之后,所面临的这样一个新局面。它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冲击,包括产业转移和贫富分化;二是全球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国内社会族群宗教多元主义的兴起;三是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中出现的三个新挑战——文明的冲突、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冲突,以及可能的全球权势转移。这些现象的背后,不是民粹主义的崛起,而是现实主义的回归,以及这种现实主义跟大众政治的联姻。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伟博士借鉴政党分析的框架,从“领袖、组织、价值”三个维度,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梳理。他认为,法国“国民联盟”的兴起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第一个是威权领袖。民粹主义突出了强人政治和政党的塑造力。一个强有力的威权的领导,主要是克服他们党内的派系化倾向,协调党内不同的意见和派系,使他们的组织能更好地凝聚在一起。第二个是极化组织。“国民联盟”是一个金字塔形的集权模式。第三个是民粹价值。组织在将国民的价值转换为其他工具的过程中,会把民意中的理想诉求逐渐吸纳并转化为其潜在的选票。
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朱晓中研究员主持了“各国民粹主义新动向”议题环节的发言讨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妍就“德国民粹与主流政党的博弈”分析了目前德国选择党与德国主流政治抗衡中的三个优势与四个劣势。三个优势包括:鲜明的政策主张极具煽动性;运用新媒体优势进行针对性宣传;借助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失业风险成为突破口。四个劣势为:议题创新有限;议题发挥空间有限;自身发展中的不断分裂;因缺乏其他党派支持而导致的孤立无援。同时她还预测了选择党未来会向主流政党靠拢,不排除此后参与组阁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难民问题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加之反欧盟的议题又不能产生足够共鸣,选择党就此走向分裂甚至衰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卿以法国“黄背心运动”为例剖析了法国民粹主义发展现状。他认为,“黄背心运动”从原本单一、行为理性的抗议活动转变为目标泛化、政治化的反政治、反体制的运动,其实质反映了法国社会精英阶层与大众阶层难以弥合的鸿沟,这也是法国目前代议制失灵窘境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奥朗德在位时取消双重职位制的决定,导致民众的诉求缺少了沟通的渠道。另外一方面,马克龙所在的前进党缺乏足以制衡爱丽舍宫的政治力量。但同时,他强调法国民粹主义的代表国民联盟由于受到财政亏空、内部党派斗争的诸多因素干扰不会做大,法国政治终将回到主流精英执政的时代。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芳围绕“民粹主义与英国脱欧:精英与民粹主义的持久战”展开发言。她强调,英国脱欧过程中的反复,其实质就是民粹主义与精英的较量,而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就是民粹主义的胜利。他们主要发起、推动,并最终影响了公投的结果。与此同时,英国独立党更是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他们改变了主流政治的议题和议程,使得部分主流政治精英更加“民粹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助理研究员楼项飞围绕“西班牙民粹主义政党对该国政治生态和内外政策的影响”的题目,认为西班牙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将对该国政治生态和内外政策形成巨大的影响。左、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将会成为社工党和人民党等传统大党拉拢的对象,成为新政府实际构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必然使得政府在施政中融入更多的民粹色彩。这些民粹主义政党之所以能赢得民众的支持,主要源于其主张迎合了对于传统政党面对经济挑战和社会变革不力的不满心理,成为了在经济或社会危机面前,国民宣泄焦虑情绪的“代表”。
三
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博士主持了“民粹主义与欧洲政治和欧洲议会”议题环节的发言讨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云珍副教授认为当今欧洲随着民粹主义的不断兴起,传统主流政党生态正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与变迁。这具体表现在:第一,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传统主流政党实力大为削弱。第二,政党政治发展进一步两极化、碎片化,而由此导致的社会民意分歧加大。第三,作为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政党,其桥梁的作用也受到广泛质疑。对主流政党的不信任,恐惧的政治情感与文化在德国蔓延。第四,随着民粹主义的上升,使传统的建立在政党纲领基础上的竞争性选举,被具体的“议题政治”所取代。第五,民粹主义本身成为政党竞争的新话题。第六,欧盟成为民粹主义政党指责与批评的对象,成为各成员国国内选举层面中重要的议题。这使得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将会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选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蓓就“英国脱欧的民粹主义因素与欧洲议会选举前景”发表了看法。她认为,英国选择了脱欧,但推进过程十分艰难,这表明民粹主义的主张想最终成为现实并未轻而易举。主要因为民粹主义观点“人民意志压倒一切”正受到很大的挑战。更重要的是一系列民粹派幻象出现了破裂。脱欧派关于“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全球的英国”、“重新发现自己一个伟大的全球的贸易国家”的政治愿景与现状相距甚远,而这根本原因在于英国并未找到自己的定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郑杰就“法国政党政治格局未来走向”按可能性的大小提出了三种假设。第一是目前形成领先的两个政党确立两党对立的格局,并且趋于稳定。第二是传统政党支持重新上升,形成多足鼎立的格局。第三是新政党迅速崛起,冲击现在前进党和国民联盟的地位。
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桑玉成教授主持了“民粹主义与欧洲政治和欧洲议会”议题环节的发言讨论。
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殷亚天博士从民粹主义思潮角度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只要存在一个民主国家,民粹主义就会一直存在;民粹主义以公共的利益、国家或者民主的安全为口实,实际只是为了满足一己之利;民粹主义正在重塑一批新精英;民粹主义并不可怕,有时甚至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同时也可能会成为一种可怕的政治力量。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姬文刚副教授介绍了中东欧民粹主义政党的政策主张及对华影响。他认为中东欧民粹主义政党具备五个共有的特征:修订代议制规则;既反难民又反移民;司法和媒体改革;强调基督教欧洲的一元性;传播欧洲怀疑主义。他强调应在以下三方面引起重视,首先是要客观评价中东欧民粹主义政党。与民粹主义政党的交往要区别对待,把握好尺度。其次是要警惕中东欧民粹主义给中欧关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是不可混淆民粹主义的学术和政治语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朱晓中研究员对民粹主义在中东欧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东欧民粹主义源于民众对欧盟发展模式的失望,人们认为西欧的模式不再应该成为中东欧国家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中东欧地区的民粹主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在外部提倡主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内部实行家长制、多数主义和反民主和法制观念,挑战转型时期的“自由主义共识”。同时,中东欧民粹主义有四大功能:第一,它是一些政党渴望改善其政治地位和争取进入联合政府的一种动员战术;第二,它是一些政党试图影响欧洲的的意识形态;第三,它是一种公共政治文化,是公众的排外、超级民族主义、敌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或反民主的情绪的集中体现;第四,它是公众对加入欧盟后能否获得较好生活的一种实用主义考量工具。
会议闭幕式由张迎红研究员主持。桑玉成教授在总结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跳出思维定势,多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二是要借助相对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不能以非对即错的简单标准进行判断。三是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崔洪建所长从输入与输出的角度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总结。他强调,如果将民粹主义的主张、现象、运动比喻成输入部分,那么其对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影响,可能就是输出部分,而这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第一,以国家主义替代自由主义。假设民粹主义成为一种政治主张并直接作用在对外关系,那么国家主义将代替当前的所谓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准则,这直接影响到贸易、投资以及现在越来越泛化的安全。第二,以单边主义代替多边主义。民粹主义的政府或者政策,为了达到及时获利、强调自己所代表的民众利益的目的,是否会采取更多的单边行为,甚至直接以最后通牒或者讹诈的外交来代替之前所秉持的协作、谈判。第三,对财富重新分配。现今欧洲民粹主义主张财富的重新分配,这个在国内的层面是这样,在国际的层面也将要求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如果再要求财富的重新分配,直接受害者就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欧洲现在跟我国提出所谓对等、公平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中国把过去在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重新吐出来,如果任由这种财富重新分配的思维,从国内上升到国际上,对我们也是更大的挑战。(本综述根据会议交流内容,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相关会议报道基础上形成,祝轶晨,上海欧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