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上海欧洲学会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外交学人”合作推出的“欧洲观察室”专栏的第33篇。11月19日,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举行“欧美关系走向报告”发布会暨欧美俄中关系研讨会,发布《欧美关系走向年度报告(2022)》。报告试图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分析研究美欧关系的发展走势和重大事件的影响,从而能为中国外交制定对欧关系方针提供更加充分的参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授权选刊报告中部分文章。
以2020年底拜登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作为观察起点,在近两年时间里,欧美之间围绕“修复”和“拓展”两大任务,频繁展开政治与外交互动。
一、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的修复之旅
“修复”主要指的是拜登政府对此前特朗普时期有损跨大西洋关系的一系列政治与外交行为采取纠偏举措。特朗普时期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损害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在国际层面上,退出《伊核协定》、《巴黎协定》、《中导条约》、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一系列多边协定和国际机制,与欧盟支持和维护国际多边主义体系,通过多边主义应对全球各类挑战与危机的外交原则及目标背道而驰;在双边层面,不断对欧洲政治和政策进行负面评价,“唱衰”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英国脱欧;对西欧传统盟国的领导人恶语相向,但同时又与欧洲极右翼力量过从甚密,挑战欧洲主流政党,加剧“新老欧洲”之间的裂痕。在特朗普时期,欧美一直存在,但被共同历史和共享价值观掩盖的多重分歧被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导致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处于历史低谷。
在2021年初拜登赢得美国大选后,欧美双方相向而行地开启了跨大西洋关系的修复之旅。尽管疫情反复,但拜登以每年访问欧洲两次的节奏,先后出席了在欧洲国家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欧美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等多边外交活动,与欧盟机构和主要欧洲盟国领导人进行会晤。
在这些频繁的政治互动中,拜登政府表现出与前任诸多的不同之处。其一,重视欧盟地位。不同于特朗普轻视欧盟机构,否定一体化成就,侧重与南欧和中东欧次区域内的个别成员国发展双边关系的特点,拜登连续两年访问欧盟总部,应邀出席欧洲理事会会议,与欧盟机构主要领导人交换意见,并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事件发表联合声明,表现出对欧盟作为一支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的认可和重视。
其二,与特朗普相反的“厚此薄彼”。特朗普在其执政期间,弱化同法德等传统西欧盟国的政治与外交联系,却重视强化与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关系提升。他本人及国务卿蓬佩奥曾先后访问过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诸多中东欧国家,积极支持“三海倡议”等次区域合作框架。相比之下,拜登更重视与法国、德国等欧洲核心国家和传统盟友的关系修复。例如,拜登政府在2022年初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之前,一度宣布放弃对“北溪2号”能源管道项目的制裁,具有明显迎合德法利益诉求、搁置中东欧国家安全关切的政策取向。不过,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升级,中东欧国家又重回美国政府外交战略中的重点位置。2022年3月,拜登访问波兰及其境内的美军基地,肯定了波兰在援助乌克兰反击俄罗斯军事行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三,将价值观共识作为修复欧美关系,巩固跨大西洋关系基石的着力点。对于当前的欧美关系而言,强调既往历史显得过于空洞,长期存在的经贸分歧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双方也只是通过暂停加征报复性关税或搁置相关提案的方式,达成临时性“休战”,但难以快速彻底地解决争端。因此,民主、自由、人权等西方价值观成为当前欧美之间最为坚实的共同基础和合作路径,也契合双方都积极推动的“价值观外交”,成为双方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发力的主要领域。2021年12月9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了美国主办的“民主峰会”,表达了对美国构建“民主联盟”的支持,是跨大西洋关系强化价值观纽带的有力证明。
二、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的拓展与提升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双方都并不希望这场修复仅仅是对特朗普之前跨大西洋关系的简单回归,而期待能够在修复双边关系的同时添加更多新的内容。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欧盟希望新的跨大西洋关系能够更大地体现出平衡、规制和团结等特征。这些期待充分体现在了欧盟于2020年12月发布的《全球变局下的欧美新议程》这一指导性文件中。欧盟选择在拜登竞选获胜但尚未正式就任期间抢先发布这份文件,就是想要从欧洲整体利益和价值理念的视角出发,“主动出击”式地对跨大西洋关系的未来图景进行“改造”和“塑型”。所谓“平衡”是指双方不再仅仅是保护与被保护的盟友关系,而是在军事安全等多重领域相互协助、彼此信任的伙伴。换句话说,欧盟希望能够继续朝着“战略自主”的方向发展,并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支持。
规制方面,欧盟希望美国能够与其一起,共同支持、呼吁、维护和巩固基于规则之上的多边主义体系,推动传统多边机制通过改革建立更合理、更有效的国际规则体系,重新发挥作用。欧盟还希望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新疆域发挥引领国际标准与规则制订的作用。尽管欧盟在上述新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滞后于美国和一些亚洲国家,但作为世界公认的规范性力量,欧盟致力于成为上述领域标准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引领者,甚至主导者,希望借此克服实力不足的缺陷,实现维护自身利益、牢牢把握国际话语权的目的。
团结性则是指,欧盟希望能够和美国重新在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领域增进共识,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修复西方世界面对非西方世界的制度优越性和吸引力,维护好欧美居于道义制高点的地位与形象。同时,在许多全球事务的磋商和地区问题的谈判进程中,欧方希望能够同美方实现信息共享、决策透明、政策沟通,充分展现盟友关系的真正价值。
对于美国而言,拜登政府则希望借助跨大西洋关系的修复,回归国际事务核心领导者的地位。例如,拜登在2021年作为美国总统首访欧洲、出席北约峰会之际,重申了美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款,即集体防御条例的义务,强调北约对美国的重要意义,也借此驳斥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在2019年对北约做出的“脑死亡”的“诊断”,凸显了美国在地区安全议题上的领导身份。拜登政府不仅宣布重返《巴黎协定》,还在2022年4月和欧盟共同发布能源安全联合声明,明确减排目标,保障欧洲能源供应,规划工业脱碳进程,借此重新树立起在节能减排和能源安全领域的引领者地位。
拜登政府对欧美关系的另一大诉求,则是希望欧美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手行动可以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助推美国的全球战略。在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后,欧美快速协商,达成一致,联手推出了多轮对俄制裁,表现出西方阵营多年难见的团结一致。
三、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在拜登上台后的两年时间内,欧美之间表现出政治关系大幅改善,外交政策相互协调,对外战略相向而行的总体态势。但是,渐行渐远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差异,隐藏在看似得到修复和拓展的双边关系之下,并在以下国际局势剧变的催化下,多次引发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受损。
其一是2021年8月阿富汗局势的突变和美国的强行撤军。拜登政府在塔利班快速推进、欧洲盟友尚未做好充分撤离准备的情况下,拒绝盟友希望美方推迟撤军行动的请求,引发了所谓“对阿富汗人民、西方价值观和信誉,以及国际关系发展的灾难”。[1]
其二是2021年9月美、英、澳三方突然签署协议,宣布建立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且美英支持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并提供技术支持。AUKUS的突然宣布,引发法国愤怒和欧盟震惊,因为该协议不仅直接推翻了法澳之间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防合同,更由于未向欧洲大陆上的盟友进行咨询和提前告知,重蹈了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外交原则采取单边行径的覆辙。
其三是俄乌冲突的升级和延续。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尽管欧美之间的立场和政策协调是迅速高效的,但随着战事的拖延,给跨大西洋两岸带来的经济损失、政治代价和社会成本存在巨大差异。2022年内,欧洲各国均不同程度地陷入到能源紧缺、物价飞涨、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困境中。但与美国捆绑在一起的对俄立场和严厉制裁,仍在不断扩大欧洲各国经济受损程度和社会的分裂程度,加剧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对抗力度,更增加了各方以重回对话谈判解决冲突之外交路径的难度。
四、对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的前景展望
不可否认,在国际格局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为了抗衡大国力量对比加速变化的大势,修复更有利于欧美利益的现有国际多边主义体系,欧美依然是最为亲密的盟友和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欧美在政治与外交领域的互动,作为欧美特殊关系最核心的展现,将在未来呈现出博弈、妥协和合作交替发生、日趋频繁的发展态势。
首先,欧美双方将保持全方位的频繁互动与深入合作。在“东升西降”的大势之下,欧美都清楚,只有加强内部沟通与协调,维护好相对团结一致的立场和政策取向,采取更多联合举措,才能更有效地应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力量构成的竞争压力,维护好自己在金融、科技、制度、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在这样的共识下,欧美未来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采取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合作机制、推行共同倡议等路径,强化双方政治与外交关系。
其次,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原则之下,双方的诉求更现实、博弈更激烈、交易更明显。当前,“美国优先”已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常态化”内在逻辑,不会随着“掌门人”的更替而发生根本变化。同样,欧盟在“战略自主”理念的激励下,对欧洲整体利益的认知也在逐步走向清晰和成熟。欧美的利益分化使得双方将在今后的政治与外交互动中展开更激烈的博弈,通过交易和妥协,来换取对方对自己居于首位的战略部署的支持和协助。
再者,中国因素在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中的重要性将继续上升。为了获得欧盟在围堵中国方面的支持,美国将可能在欧美经贸摩擦、能源供应、地区安全等多个领域做出更有利于欧的决策。同样,欧盟也将积极利用“中国牌”,拖住美国全球战略“过于自我”的步伐,强化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软硬实力。
(龙静,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原标题《政治与外交领域的欧美关系走向》,现标题为编者所拟,本次发表有删节。)